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2025年中期会议“交通与户外照明”分部活动动态

时间:2025/08/01

字体:[ ]
64.2K

图片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2025年中期会议于7月4日至1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CIE第四分部(交通与户外照明)围绕交通照明的科学研究与标准修订,组织或联合组织了7场专题学术报告(Oral Sessions)与1场专题研讨会(Workshop),涵盖道路照明标准修订、人因照明感知、生态光污染、道路表面反射特性、夜间能效与光闪烁管理等内容。同时,CIE第四分部召开了分部年会和3个技术委员会会议。

图片

OS3: Exterior Lighting

外部照明的视觉舒适与人因效应研究持续深化 

7月7日上午举行的“室外照明”分会场(OS3: Exterior Lighting)集中展示了多项关于外部照明对人类感知、城市设计以及道路安全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江怡辰作题为《城市照明设计中情感与视觉维度的整合:基于PAD模型和光场度量的整体方法》的报告,研究突破传统对可见性和安全性的关注,构建了整合 PAD 情绪模型、视觉光场(VLF)理论与立方照度(cubic illuminance)指标的三元框架,旨在评估空间照明的情感效应。研究揭示,水平照度的不对称性会显著提升“唤醒度”但降低“愉悦度”和“支配度”,而高阶视觉光场元素的丰富性则能显著增强“愉悦度”和“支配度”。这些发现强调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照明策略,为构建更具情感响应的公共空间提供了量化指标。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江怡辰教授作报告

在城市外部照明设计方面,日本松下公司与东京理科大学的Masayuki IKEBUCHI团队展示了关于《波动外部照明对印象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模拟蜡烛或萤火虫的动态光效能显著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可见度”;日本北海道大学的Kazuki TSUKAGOSHI团队深入探讨了《道路照明下逆向剪影视觉和剪影视觉的亮度对比度阈值》,该研究针对日本新提出的低位照明系统,发现在平均路面亮度降低时,逆向剪影视觉下的亮度对比度阈值增加幅度大于剪影视觉,结论为评估低位照明系统的性能指标奠定了基础。

在测量评估手段方面,法国Cerema的Joffrey GIRARD团队评估了COST 331软件在表征道路标线可见性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该软件在预测道路标线昼间可见距离时存在系统性高估,这主要源于其未能充分考虑感知亮度随观察距离变化的差异;法国里昂大学的Benjamin LEGRAND团队汇报了针对行人的“照明质量静态和动态评估”的实地实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主观评估(如光环境感知、眩光不适、感知安全和总体满意度)在两种评估方式下无显著差异,但在“感知可见度”和“舒适度”这两个具体项目上观察到了差异。

本场报告集中反映了D4分部在室外照明领域从情感体验、设计方法到测量评估的研究进展,为未来城市照明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OS5 CIE 115修订 

在7月8日上午举行的OS5“CIE 115修订”(Revision of CIE 115)分会中,D4分部深入探讨了道路照明标准的优化、犯罪与黑暗的关系、道路表面反射特性测量以及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同时比较分析了光污染生态学指南,讨论了未来照明设计和政策制定方向。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Steve FOTIOS作题为《行人安心感的最佳照度》的报告,该报告旨在支持CIE 115标准P类(行人)道路的快速修订。通过对现有行人安心感现场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建议,行车道人行道混合区域的最佳平均照度约为7.5 lx。英国谢菲尔德大学Jim UTTLEY的报告《黑暗增加特定犯罪的风险》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照明在犯罪预防中的潜在益处。法国Cerema的Valérie MUZET则聚焦《道路表面反射特性现场表征:针对不同观察角度》,其研究指出目前CIE标准r-表(基于1°观察角)与EN 13201标准的一致性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均匀性方面),并指出CIE144报告中1°和2.29°观察角下Q0和Qd测量值等效性的假设不成立,但各观察角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的Sermin ONAYGIL展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道路照明系统照明类别的实时预测框架》,在伊斯坦布尔试点实施结果表明,与非自适应照明系统相比,该预测系统可实现高达32.1%的能源节约。瑞典耶夫勒大学的Annika JÄGERBRAND对“国际光污染生态学指南的比较分析”进行了汇报,研究识别出三种互补的光管理方法:侧重物种保护的详细技术规范、实施策略和保护区管理原则。本场汇报为CIE 115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也从社会和生态角度给出了实证依据。

图片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Steve FOTIOS报告现场

//OS15 “Walking and Cycling” Session行走与骑行分会

7月9日的OS15“行走与骑行”(Walking and Cycling)专题论坛则聚焦于步行与骑行环境下的夜间照明需求。针对自行车照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Jim UTTLEY通过分析五个城市117个自行车计数器的数据,研究证实黑暗会抑制骑行活动,而道路照明的存在则显著减弱了这种抑制;Steve FOTIOS探讨了“生物运动照明(Biomotion Lighting)增强骑行者显眼度”,其研究发现,使用安装在踏板上、能够标记生物运动的灯具,骑行者被正确识别为骑行者的比例接近100%,远高于安装在车架上的标准常亮或闪烁灯具(约三分之一),同时反应时间也缩短了约50%;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Frithjof HANSEN介绍了《改善共享道路空间骑行者可见性的新道路照明概念》,研究旨在通过创建正对比度而非传统负对比度来提高骑行者在冲突情境下的可见性,并就修订EN 13201标准提出了建议。这些研究表明,修订自行车照明法规以包含生物运动照明,将显著提高骑行者安全,并可能有助于减少对大规模道路照明的需求。

此外,针对65岁以上人群及其他弱势人群,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Anna PELLEGRINO汇报了《为增进公众福祉而照明公共空间:一项实地测量活动的结果》,测量结果显示新LED照明系统在数量和质量上普遍改善了照明条件,虽导致黑视素等效日光照度(mel-EDI)和昼夜节律刺激(CS)值有所增加,但CS值范围(0.1至0.25)表明其非视觉影响有限。

// OS8:Anthropogenic Light at Night (与D2联合),OS9:Glare(与D3联合),OS17:Road Surface Reflectance(与D2联合),OS18:TLM and Energy Efficiency(与D1/2/3联合)

除独立举办的三场专题报告外,D4分部也与其他分部联合举办了四场重要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夜间人工光、眩光、路面反射率以及时间光调制与能效等交通与户外照明领域的关键议题。

其中,D4与D2分部联合举办的“OS8 - 夜间人工光”(Anthropogenic Light at Night)专题报告,聚焦夜间人工光(ALAN)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及其前沿测量技术。会议探讨了无人机在光污染监测中的巨大潜力,例如瑞士联邦计量院的Constantinos BOUROUSSIS和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的Martin MOTYČKA团队均展示了利用无人机平台测量向上光、溢散光和侵入性光线的最新进展,为精准量化复杂三维光环境下的光污染提供了高效工具。

D4分部与D3分部联合举办的“OS9 - 眩光”(Glare)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眩光的创新测量方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缓解策略。荷兰Signify研究中心的Michel VISSENBERG团队介绍了“舒适视角区”这一测量不舒适眩光的新方法,该方法对光输出及眩光源亮度分布的细微变化高度敏感,在室内外照明中均具应用前景。法国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的Roland BRÉMOND团队首次尝试将机场光伏板对飞行员造成的致盲眩光问题纳入监管考量,旨在为相关法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突出了眩光在交通安全领域的重要性。

D4分部与D2分部联合举办的“OS17 - 路面反射率”(Road Surface Reflectance)专题报告,重点探讨了路面反射特性的测量、建模及其对道路照明设计和性能优化的影响。与D1/D2/D3联合举办的“时间光调制(TLM)与能效”(Temporal Light Modul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专题会议特别关注闪烁、光闪烁计的解释以及照明能效等关键议题。捷克利贝雷茨技术大学的Jan HERGESEL团队研究了CIE与IEC在闪烁可见度及可感知度阈值定义上的一致性,指出两者定义差异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同。Leoš KUKAČKA探讨了光闪烁计(LFM)在评估人眼对人工光源闪烁严重度方面的模糊性,并提出了改进的LFM算法,旨在使瞬时闪烁的解释更直观。

// WS5CIE 115文件修订研讨会

在CIE 2025第四分部专题研讨会(WS5)中,修订现行道路照明国际标准《CIE 115:2010》成为核心议题。该标准虽已广泛用于机动车与行人道路的照明设计,但其制定依据久远、数据不完整、适应性下降,已难以回应当前对减碳节能、限制夜间照明影响等多元需求。为此,第四分部提出“快速修订”策略,即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尽早填补关键空白,同时同步规划更系统的长期修订路径。工作坊围绕六个重点议题展开,包括机动车(M类)与行人道路(P类)照明等级的调整建议、引入骑行者照明需求、纳入光污染控制指标,以及利用最新的实测反射数据更新路面模型等内容。报告团队涵盖来自英国、瑞典、法国与德国的照明与交通行为研究专家。与会者普遍认同现行CIE 115的目前不足,呼吁未来标准应更广泛地整合视觉舒适、安全、环境影响与能效评估维度。

图片

第四分部年会和TC会议

CIE第四分部年会于7月10日上午召开。会议听取了分部主任、分部秘书长和分部编辑的报告,听取了现存技术委员会、汇报组等分部下属组织的年度汇报。

现有的第四分部相关分支组织如下:

TC 4-47 交通信号和照明中LED的应用

TC 4-50 照明应用中的道路表面特性

TC 4-53 隧道照明演变 

TC 4-57 体育照明指南

TC 4-58 彩色和动态照明的眩光及其限制 

TC 4-59 城市元素照明指南 

TC 4-60 道路交通灯——圆形信号的光度特性

TC 4-61 人工照明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TC 4-62 自适应道路照明 

JTC 01 实施CIE 191:2010 户外照明中 mesopic 光度测量

JTC 08 光与照明术语

JTC 13 照明系统的折旧和维护

JTC 18 照明教育

DR 4-50 分部文件状态Review

DR 4-53 户外照明设施侵扰光的环境影响

DR 4-54 自行车照明——确立知识现状

DR 4-55 现行道路照明建议的夯实与进展

RF-06 非视觉效应生物学 CIE 标准观察者

RF-07 侵扰光与建筑

其中,TC4-50(照明应用中的道路表面特性)、 TC4-53(隧道照明)和 TC4-62(自适应道路照明)三个TC召开了同期会议。

D4分部会议探讨了未来成立专家组、进一步拓展细分领域专家队伍的设想。并讨论了下列新提案:

DR 提案:照明与犯罪——确立知识现状(Steve Fotios)

DR 提案:提升行人安全感的最佳照明标准(Steve Fotios)

DR 提案:户外作业场所安全与安保照明(Dionyz Gasparovsky)

TC/RF 提案:CIE 115 号标准的快速更新(Steve Fotios)

CIE第四分部2026年会议将于10月13日-14日于意大利都灵召开。

图片

潘建根教授发出2027年CIE第31届大会邀请

在CIE2025年中期会议闭幕式上,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潘建根教授代表中国国家委员会向全体参会人员发出2027年CIE第31届大会的邀请:“中国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襄盛举,共谋照明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27年,让我们相约中国南京!”

供稿: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学院 林燕丹、易湘玮